<<跨境电商模拟实验>>仿真实训教学模式探索  
 
 

<<跨境电商模拟实验>>仿真实训教学模式探索

宋彦和

  1. 仿真实训的教学定位与内容

教学定位是教学体系构建的基础与前提,贯穿于教学体系的各环节。跨境电商模拟实验仿真实训教学定位是对仿真实训教育作为教学核心纳入跨境电商模拟实验教学体系中,学生将前期基础知识和理论部分的内容为仿真实训教学的基础,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同时在仿真实训的教学理念构建下理论与实践得以有机结合。

在“互联网+外贸”的模式下,跨境电商正呈现多语言、多区位方向发展,不同的新兴跨境电商平台的兴起,对于基础运营操作人员和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多,同时对从业人员的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基于这种背景下,跨境电商模拟仿真实训教学的重要性突显。在仿真实训的环境下,学生可以真切的感受到自己在解决跨境电商平台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如跨境电商的产品上架、交易、服务、营销与沟通等实际问题。从跨境电商的社会需求层面看,从事跨境电商的企业对于从业人员的专业性、综合素质和操作技能要求较高,尤其是对拥有国际贸易基础知识、掌握跨文化沟通技巧、熟练操作跨境电商平台的能力、创新的跨境网络营销能力、在线外语沟通能力和国际物流配送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外贸综合业务处理能力,已经逐渐成为从事跨境电商行业的必要技能。

《跨境电商模拟实验》在OURmall跨境电商仿真实训软件平台进行仿真实训教学,通过仿真模拟的方式让学生在较为真实的跨境电商环境下进行的实验教学,通过提供跨境电商平台所需的基本要素,并加上机器人模拟的客户下单、沟通、投诉等复杂的运营环境,使学生可以更好的掌握以下知识:1、如何完成开通店铺。2、绑定国际支付账户。3、运费模板和尺码模板的设置,辅助上架产品更好的转化。4、通过对产品标题、描述、广告词、图片展示、详情页内容的填充和SKU设置,完成产品上架流程。5、掌握产品管理、分组和回收的操作方法。6、通过店铺Logo的设置、店铺banner设置、导航栏设置、轮播图设置、分类栏设置、精品推荐设置完成店铺装修。7、全球速卖通平台的店铺营销活动设置,考查学生在店铺自主营销中所包含的全店铺打折、全店铺满立减和店铺优惠券与自己经营产品匹配度的综合运用能力。8、平台活动规则和报名流程的操作。9、学生通过管理我的直通车的方式,查看所经营店铺的账户余额和充值,还可查看自己的关键词和排名情况。通过消息中心处理站内信,查看仲裁通知和系统消息。10、掌握全球速卖通订单管理和交易评价体系的基本要素。对于不同订单的管理、风险地址的及时检测和管理交易评价等实操内容,提升学生店铺的经营效率与能力。11、通过经营表现和数据纵横两个模块的内容分析,可随时掌握自己的店铺实际运营状态和经营状况。通过上述11项内容的实验操作,在仿真实训的环境下学生完成基础实验操作和综合运用的能力考查。

  1. 仿真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近两年,部分高校逐步申请跨境电商专业,由于缺乏对跨境电商课程教学体系的实践,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开始显现。如:教学体系的合理性、教学内容单一化、缺乏实操经验的教师团队等。

  1. 教学体系的不完善

目前大部分高校还处于正在申请跨境电商专业或部分高校设立跨境电商相关课程,这些课程设置主要以国际贸易业务需求为导向。虽然这些设立跨境电商课程的相关院校为此修改了人才培养计划,但由于实施时间短、课程体系的构建不完善、课程之间的关联性一般,还未建立真正以跨境电商岗位需求的教学体系。跨境电商不仅需要专业性的知识性人才,更需要拥有实践能力和综合运营能力的从业人员。值得关注的是,传统的高校教育模式更偏向培养知识型人才为主要目标,过于重视理论教学的主导地位。实践教学虽然以实验教学为主,但在这其中的过程更多偏向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实验模块化,并未过多的注重实际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1. 仿真实训教学的平台门槛高

跨境电商课程的开设,需要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匹配相应的跨境电商实操平台软件。对于从事跨境电商的企业而言,需要拥有实战训练和经验的人才,特别是拥有多家主流跨境电商平台运营知识和实操训练的人才。高校基于平台门槛、收费制度等综合因素的考虑,满足高校学生在校即可进行实训操作的平台有限的问题突显。譬如速卖通、亚马逊等主流的跨境电商平台,它们已经对于个人注册出台相应的限制条例,需拥有企业资质才能入驻平台。因此,高校的跨境电商课程,不论是理论还是实验教学更多的以对某一平台的操作流程进行讲解,并辅以只针对某一平台的模拟实验软件进行实训。值得注意的是,这类模拟实验软件存在的最大弊端是实操模块的更新速度慢,造成了与现实的跨境电商平台的操作流程不匹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1. 校企合作缺乏保障

跨境电商从业人员标准的不断提高,企业需求和人才市场的供给不匹配,造就社会需求倒逼出高校跨境电商专业和课程的设立。高校教育应实时关注社会企业的真正需求,让学生通过校园学习与实践快速融入到匹配的社会岗位中去。对于跨境电商企业而言,满足他们的人才需求更多偏向于实训项目中的“做”,而不是高校教学中的“教”。《跨境电商模拟实验》作为加强跨境电商理论知识的实践实验教学环节,承担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载体,跨境电商校外实训企业合作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加强学生专业综合能力的提升,实现校园学习与就业、仿真实训与实战的有机结合。事实上,由于高校与社会企业合作意识关注度低,没能实现校企合作之间的资源整合。基于此,实习实训基地、跨境电商创业人才孵化中心等校外实践基地的缺失,无法给培育跨境电商人才提供保障。

  1. 仿真实训视角下跨境电商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立足于社会需求,教学体系模块化

跨境电商课程的教学中应积极与现实操作融合,首先需重点完善跨境电商课程体系,以“仿真实训”的原则为基础,逐步优化跨境电商课程的教学内容。根据跨境电商企业的需求来看,跨境电商课程及相关课程应包含以下主要课程:跨境电商物流、跨境电商通关、跨境电商运营、跨境电商网络营销、跨境电商支付、跨境电商商务谈判等。通过这些课程的设立,使得教学体系模块化,提升学生的知识专业性,课程之间相关度的提升加强学生对于跨境电商专业知识的掌握及运用。

(二)建立“基础实践、专项实训实践和综合实训”构成的实践教学内容

根据跨境电商课程发展的需要,构建由“基础实践、专项实训实践和综合实训”三个方面构成的仿真实训教学模式。基础实践主要的构成由课堂教学为主,通过课程的学习加深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理解,进一步熟悉对跨境电商仿真实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认知。专项实训实践主要侧重于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实现跨境电商理论知识和实践的融合,加深学生对于每个专项实训内容的操作流程的熟练度,为后续的综合实训打下坚实基础。综合实训借助OURmall跨境电商仿真实训软件平台得以实现,通过前期的基础实践和专项实训实践更好地掌握每个跨境电商平台运营模块的操作流程,再利用OURmall仿真实训软件将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培养学生的跨境电商运营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三)校企合作本地化

为解决跨境电商企业人才需求和高校培养人才不匹配的问题,当地企业和当地高校均需积极寻求相互合作。通过校企合作本地化的方式,高校应积极了解本地跨境电商企业需求,调整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从而实现为社会输送人才的目的;企业应与当地高校积极沟通,与高校合作解决校外实训基地,通过实训基地培育真正适合自己企业的人才,从而解决企业对于各个岗位的人才供给不匹配的问题。